脉冲电路 - 单结晶体管


单结晶体管是一种具有单个 PN 结的晶体管,但仍然不是二极管。单结晶体管(或简称UJT)与普通晶体管不同,有一个发射极和两个基极。该元件因其负阻特性及其作为张弛振荡器的应用而特别出名。

UJT的建设

高电阻 n 型硅条被认为形成基础结构。两端均绘制有两个欧姆触点,均为底座。其上附有一个铝棒状结构,该结构成为发射器。该发射极靠近基极 2,距离基极 1 稍远。两者结合形成 PN 结。由于存在单个 PN 结,该元件被称为单结晶体管

棒内部存在称为本征电阻的内阻,其电阻值取决于棒的掺杂浓度。UJT的结构和符号如下所示。

建筑 UJT

符号中,发射极用倾斜箭头表示,其余两端表示基极。由于UJT被理解为二极管和一些电阻的组合,因此可以用等效图来表示UJT的内部结构来解释UJT的工作原理。

UJT的工作原理

UJT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其等效电路来理解。发射极施加的电压表示为 V E,基极 1 和基极 2 的内阻分别表示为 R B1和 R B2。内部存在的两种电阻统称为固有电阻,表示为R BB。RB1两端的电压可以表示为V 1。电路工作所施加的直流电压是V BB

UJT 等效电路如下所示。

等效电路

最初当没有施加电压时,

$$V_E = 0$$

然后通过R B2施加电压V BB。二极管D将处于反向偏置状态。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为 VB,即发射极二极管的势垒电压。由于施加了V BB,A点处出现了一些电压。因此,总电压将为V A + V B

现在,如果发射极电压V E增加,则电流I E流过二极管D。该电流使二极管正向偏置。载流子被感应并且电阻R B1继续减小。因此,R B1两端的电势(即 V B1)也会降低。

$$V_{B1} = \left( \frac{R_{B1}}{R_{B1} + R_{B2}} \right )V_{BB}$$

由于V BB恒定并且R B1由于沟道的掺杂浓度而减小至最小值,因此V B1也减小。

实际上,内部存在的电阻统称为本征电阻,用R BB表示。上述电阻可表示为

$$R_{BB} = R_{B1} + R_{B2}$$

$$\left( \frac{R_{B1}}{R_{BB}} \right ) = \eta$$

符号 η 用于表示所施加的总电阻。

因此 V B1两端的电压表示为

$$V_{B1} = \eta V_{BB}$$

发射极电压为

$$V_E = V_D + V_{B1}$$

$$V_E = 0.7 + V_{B1}$$

其中 VD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当二极管正向偏置时,其两端的电压将为 0.7v。因此,这是恒定的,并且 V B1继续减小。因此V E继续减小。它降低到最小值,可表示为 V V,称为谷电压。UJT 开启时的电压是峰值电压,表示为 V P

UJT的六大特点

从下图可以清楚地理解到目前为止讨论的概念。

六、特点

最初,当 V E为零时,一些反向电流 IE 流动,直到 VE 的值达到某个点

$$V_E = \eta V_{BB}$$

这是曲线与 Y 轴相交的点。

当 V E达到电压时,

$$V_E = \eta V_{BB} + V_D$$

此时,二极管正向偏置。

此时的电压称为VP 峰值电压),此时的电流称为IP 峰值电流)。到目前为止,图中的部分被称为截止区域,因为 UJT 处于关闭状态。

现在,当V E进一步增大时,电阻R B1和电压V 1也减小,但通过它的电流增大。这就是负阻特性,因此该区域被称为负阻区

现在,电压V E达到某一点,进一步增加导致R B1两端的电压增加。此时的电压称为 V V谷值电压),此时的电流称为 I V谷值电流)。此后的区域称为饱和区域

UJT的应用

UJT 主要用作张弛振荡器。它们也用于相位控制电路。此外,UJT 还广泛用于为数字电路提供时钟、为各种设备提供定时控制、晶闸管的受控点火以及为 CRO 中的水平偏转电路提供同步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