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营销——影响因素


过去二十年来,印度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发生了显着变化。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以及随后的全球化现象导致外国投资大量流入印度,大型跨国公司进入印度。

印度国内ICT、汽车、纺织、工程产品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已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随着产品和市场的全球化,组织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由于人口结构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营销人员的任务变得更具挑战性。如今,快速消费品、电信、保险、金融服务、耐用消费品和汽车等行业的组织正在采用创新的营销实践来维持生存并增加市场份额。

这些组织现在正在将重点从饱和的大都市和一线城市转移到农村和半城市城镇,以增加收入和市场。但农村地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村庄数量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电信网络、文盲率高,社会文化落后,收入低。

除此之外,几乎百分之七十的印度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农业部门产生的收入占GDP总量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七。与城市地区相比,大多数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率都较低。但他们仍然对大多数城市产品抱有渴望和需求。

造成农村买家需求不断增长的因素包括识字水平的提高、向城市人口的迁移、媒体和电信的发展、银行信贷计划的可用性、市场全球化、低价技术产品(如电视、手机、冰箱、相机等)、政府资助的就业创造以及税收优惠和贷款减免。

现在的农村人不再是愚昧无知、听天由命的人了。如今,农村买家不仅拥有购买力,而且还更了解所花钱产品的价格和需求。他们正在寻找市场上提供给他们的更好质量、耐用性和多功能性的产品和服务。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社会范围内人们的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构成了社会文化环境。

以下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购买什么以及如何消费的决策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

文化是宗教、语言、教育和教养等因素的综合。通过社会文化环境调查,可以获得农村居民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购买Behave的准确信息。

文化变迁带来了营销机遇和威胁,也带来了需要理解的文化动态、农村人民的需求和感受。

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主要概念之一。一个社会由不同的社会阶层组成,所有社会阶层都是由其成员的收入、职业、文化水平等决定的。每个阶层根据生活方式、Behave等都有自己的阶层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具有该阶层成员强烈的消费模式和支付Behave。

社会文化环境

全国各地的社会和政体因宗教、种姓和语言群体而异。常见的社会文化Behave已被映射为不同的社会文化区域,这些区域可能跨越政治边界。社会实践的影响体现在消费者对产品功能、产品尺寸、形状和颜色的偏好上。

信息来源也受到社会实践的影响。除了文化动态之外,还需要了解农村人口的需求感受。营销人员首先要了解这一点,然后相应地设计和推出产品。例如,吉百利公司根据研究理论和了解农村母亲总是会为孩子选择cookie而不是巧克力,推出了巧克力味cookieChocobix。

种姓制度

印度社会有一个社会等级制度,婆罗门处于等级制度的顶端,其次是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本身也有亚种姓,这些亚种姓声称对其他种姓具有社会至高无上的地位。

营销人员必须对种姓制度以及农村地区的产品保持敏感。在制定广告、品牌传播和促销计划时,营销人员必须保持敏感,以确保角色和信息的相关性,而不会影响任何种姓制度。

人口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占世界地理面积的2.4%,养育着全世界16%的人口。我国总人口的72%以上居住在农村地区。

印度农村消费者的预估规模可按下表估算。该表突出显示了 1981 年至 2001 年间印度的农村和城市人口 -

1981年 1991年 2001年 较前十年增加
1991年 2001年
农村人口(千万) 50.20 60.21 66.0 +10.01 +5.79
城市人口(千万) 15.62 24.18 32.6 +8.56 +8.42
全部的 65.28 84.39 98.6 18.57 14.21

根据该表,我国总人口的72%左右生活在农村地区。与城市市场相比,这为营销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因此,人口增长是导致营销人员关注这一特定细分市场的主要因素。

从人口数量来看,印度农村市场几乎是美国和苏联整个市场的两倍。但研究农村营销环境时还必须考虑其他因素,如职业模式、消费模式、经济改革、收入来​​源和基础设施等。

人口普查年份 全印度
人口(十万) 十年增长率
乡村的 城市的 全部的
1901年 2125.4 258.5 2383.9 -
1911年 2261.5 259.4 2520.9 2.3
1921年 2232.3 280.9 2513.2 -0.31
1931年 2455.2 334.6 2729.8 11点
1941年 2745.1 441.5 3186.6 14.22
1951年 2986.5 624.4 3610.9 13.31
1961年 3602.9 798.4 4392.3 21.64
1971年 4390.5 1091.1 5481.6 24.80
1981年 5238.7 1594.6 6833.3 24.66
1991年 6286.9 2176.1 8463.0 23.86
2001年 7416.6 2853.6 10270.2 21.34

上表显示了 1901 年至 2001 年间的人口及其增长情况,以及现在的快速增长情况。

虽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逐年略有下降,但从绝对数量上看,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人口。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为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营销提供了空间。

职业

农村人口的职业模式也会影响收入的性质,进而影响支出模式。农村消费者的购买Behave取决于职业的性质和收入产生的一致性。

职业 农村人口比例
农业 50
农业劳工 27
商业 10
非农劳动力 9
工薪族 2
没有从事有酬工作 2
全部的 100

大部分农村人口依靠农业和相关活动谋生。因此,农村人口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和其他相关活动的状况。

识字水平

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对营销团队采取的营销策略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与农村人口的沟通。文化水平越高,企业就越容易渗透到农村地区。

性别 1971年 1981年 1991年 2001年
乡村的 城市的 乡村的 城市的 乡村的 城市的 乡村的 城市的
男性 34 61 41 66 58 81 57.9 81.1
女性 13 42 18 48 31 64 30.6 64
全部的 24 52 30 57 45 73 44.7 73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识字率有所上升,与1991年相比识字率变化很小。还可以看到,直到今天,我国农村人口识字率也只有45%。

土地分配及使用

营销人员开发农村市场潜力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农村市场覆盖范围之广。城市人口由于集中,按照需求划分比较容易,但农村市场由于分布广泛,很难划分。

下表显示了印度村庄的分布 -

人口 村庄数量 占总数的百分比
少于200 114207 17.29
200-499 155123 24.3
500-999 159400 25.0
1000年-1999年 125758 19.7
2000-4999 69135 108
5000-9999 11618 1.80
10000及以上 3061 0.5
全部的 638.356 1000

这清楚地表明,农村人口分布在大约638365个村庄。还值得注意的是,村庄的大小并不统一。印度约42%的村庄人口不足500人。